股市的技术分析靠不靠谱?(炒股必看)

admin2025-07-31蔡垒磊125

这个题目不好写,容易招骂,特别是容易招小白的骂,还是未看先喷的那种。因为小白心目中的大神都是一堆画线达人,操盘起码四个屏幕,一个屏幕里还得分屏成四五个,显示着VOL、MACD、KDJ、RSI等各种技术指标,主屏得在布林线和各种均线里不停切换,同时关注着各种时间段的走势,这还不够,还得用各种颜色的趋势线把屏幕划“碎”,精确显示到达每个点位以后如何遵守纪律执行买卖。达人说,做股票是“炼心”,指标所至,如机器般执行,无论补仓割肉都不能带有丝毫人性的弱点,小白频频点头,惊为天人。


鄙人浸淫各类证券市场大概10年左右,从现货到期货,从股票到数字货币,从比特币到以太坊,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老股民可能会跳出来说,这才10年,我在交易所里蹲点都蹲了20年了。然而,窃以为证券市场是个靠天分+资金实力的地方,“老”,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因素。


证券市场的技术分析大都是通用的,只是周期的差别而已,所以这里只以大家了解程度和参与程度最高的股市为例。股市的技术分析以K线作为基准(其他都是反映市场心理的衍生工具),遵循几大公理。

1、市场行为包容一切,即当前所有的信息都已经是市场所有参与人共同博弈的结果,所有的信息都已提前反映并包含在价格中。这是技术分析的基石,也是一切“纯”技术分析的拥趸用来打击“基本面分析派系”的攻击点,他们认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市场即将发布一个利好,那么一定会有人提前布局,一传十、十传百,直到利好发布的时候,其实它的作用早已反映在了发布前的价格里。所以消息是无用的,看报表也是无用的,因为业绩好不好都提前在价格里了,因此只需要看K线图和各种技术指标就行。

2、价格沿趋势的方向演变,上涨或下跌的趋势一旦形成很难转变。因此技术分析派系会把屏幕划“碎”,将一段时间的高点和低点连起来,划出各种趋势线、各种通道,以便观察当前所处的趋势状态。

3、历史会不断重演。技术分析的各类指标也好,各种形态的寓意也罢,都是根据以前的经验推演出来的,说到底,是样本分析系统,是一种样本较大的“不完全归纳”。


图片

不管是道氏还是艾略特理论还是其它,这些都是核心,相当于技术分析的“宪法”,但在这里,我却要向大家介绍另一个概念:随机漫步(来源于《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一本我认为相当经典的书),随机漫步成立,这些“宪法”就将瞬间崩溃。


随机漫步,在股市里指的是股票在将来的价格无法根据过去的行动进行预测。既然是完全随机的,就意味着什么投资咨询服务、什么复杂的图表形态分析就都是一堆狗屎。好像有点危言耸听了吧?人们普遍认为,专家们天天研究各类课题,密切跟踪市场,理论一套一套,那么对预测股市或者其他金融市场方面应该明显是优于普通人的。但事实是否如此呢?1973年有一个注明的实验,将一只猴子蒙住双眼,让它向报纸的金融版扔飞镖,将选出来的投资组合同众多华尔街专家选出来的投资组合相比较(实验本身也比较侮辱人),最后的结果是不相伯仲,如果这些专家跟猴子差不多,那你相信自己不如猴子吗?再来个统计,美国的股市算比较成熟,基金经理也众多,然而不管以10年、15年或是20年作为统计周期,股票型共同基金的回报都低于标普500指数,也就是说,你买个大盘指数基金都比买这些股票基金的回报率要高得多,换言之,投资者花了重金请基金经理分析一大堆,其实却是在帮自己赔钱。


事实上,技术分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也不再是办公室里的基金经理或图表分析师的专利,小老百姓其实都会,我就吃惊地看到过某大妈娴熟地运用各种技术分析手段来分析某支股票,那种程度丝毫不亚于电视里侃侃而谈的专家教授,足见这些技术分析手段的普及程度。然而,遗憾的是,对任何一项赚钱的技术而言,熟练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其价值必然越来越小。倘若所有人同时根据买入或卖出信号采取行动,这些信号肯定毫无价值,因为市场是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因为还有交易费)。有人说,认同的人越多,技术分析的线就越靠谱,比如大家都买入,这样就推高了价格,就果然涨了,大家都卖出,同理市场就果然跌了。我来理理逻辑你们就清楚了,如果认同并精于技术分析的人占到了大部分,那么假如他们根据图形操作能挣到钱,那股市就应该是一个多数人都能挣到钱的市场,显然不符合客观事实,否则哪来的一赚二平七亏之说;如果认同技术分析的人只占到了很小的一部分,那么就算他们都一起操作,也无法让市场走势趋于一个方向,他们的选择无法代表市场心理,那么他们的所谓分析自然也就毫无用处。


那又怎么解释有些技术分析的大神,就靠技术分析挣了大钱了呢?有句经典的话:一只不走的表,一天也能对两次。任何一位能利用技术图形分析持续挣到钱的(比如号称经常能利用买入信号抢到涨停板的所谓大神),到今天他的财富都应该远在世界各大富豪之上,因为巴菲特的年平均回报率才20%多(已经是难以企及的高度)。事实上,自从人类出现股票这个东西以后,并没有这样的人出现,所有的技术大神基本都是昙花一现,没有一个是神话不破的。


图片


为何这些当年的牛人能利用自己建立的技术分析模型保持神话呢?因为运气,对,你没看错,就是运气。假设你让10000只猴子一起扔硬币,扔中正面的留下,扔中反面的淘汰,然后扔中正面的继续扔,继续筛选,理论上至少会有一只猴子是连续扔中10几次正面的,那么这只猴子是不是扔硬币之神了?如果这时你抓出这只猴子,让它继续扔硬币,它下一次扔出正面的概率是多少?我想你应该知道,依然是50%,并不比那只一直扔反面的猴子高哪怕一丁点。人类呢?炒股的人又何止上万?就算只是微小的概率,哪怕只是赌赌正反,一段时间内出来一些“常胜将军”何足为奇呢?人就是这样的动物,会加大自己的努力同好结果之间的联系,所以明明是因为运气成为股神的,也会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和系统,这套系统就会被投资界奉为一时的圣经。然而,在接下去的周期内,神话会破灭,但是按照概率,又会出现新的股神,就这样周而复始。人们太喜欢确定性的东西,总认为所有的事必须是有规律可循的,人是害怕不确定性的动物,他们不愿意相信绝对的随机,因为随机意味着不可控,不可控就意味着风险,人们总是想从微小的“进步”中减少下一次亏损的可能性,但其实只是为了自己与生俱来的赌性找了一个借口。


这些还是自我实践的大神,算是为了“理想”起起落落,也是值得尊敬,“死得其所”。最可耻的却是那些自己不买股票却在电视或网络媒体上侃侃而谈的专家教授,他们明知道这是一套骗术,却定要靠它骗人来赚钱,跑不赢市场就拿来骗无知妇孺,而且那些术语一定是够生僻,如同算命的“话术”一般,让你云里雾里效果才最好。如果你系统地看过5本以上短期趋势指标类的技术分析书籍,了解所有诸如“平台起飞、阴包阳、早晨十字星”之类的图形,会觉得自己可以在股市里战无不胜,终于可以大干一场。然而你真正下场玩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次到你要依据图形进行选择买卖的时候,书里竟然是涨跌都有相应的依据,就如同那些专家的“大概率会上涨,但由于。。。不排除短期下跌”一样经典,比如下面这段:


经过一段时间能力重新积聚之后,大盘开始上扬,发出多头信号。尽管如此,支撑区特征尚未明显出现,且目前道指上方40点处存在一阻力区,因而,就此断言大盘将进一步展开多头行情,显然为时尚早。如果未来数周内底部支撑得到确认且大盘突破旗形形态,则表明大盘将进一步上扬。万一底部被有效击穿,则中期下降趋势将会延续。就目前形势来看,投资者很可能持观望态度,等待趋势进一步明朗,同时,大盘很可能窄幅波动。


你要说这些话能说明什么,我只能说比天气预报还要牛逼得多,把所有可能都说了个遍。


如今,技术分析师依然大量存在,除去一些在电视上为了替上市公司打掩护提供反向操作而存在的“专家教授”,剩下的就是利用概率来赚取佣金和管理费而存在的基金经理了。道理很简单,我是个和尚也可以开个公务员面试培训班啊,天天跟你们讲讲佛经,就说参悟了就能考上了,考不上学费全退,那你想想也没损失就来报一个试试,面试概率1/3能过,也就是我退了2/3的学费,至少还有1/3是稳赚的啊,多容易,你要是过了还真会以为是听了我的佛经过的,基金经理可比这个黑得多,而且他们的分析可能比佛经还更不靠谱一些。


各位“请辩”的读者,看了这篇文以后,就不要去学技术分析了,免得浪费时间。如果真的要买股票请记得别看人民日报,别看新华社,更别看财经分析,闭着眼睛选一只就别管了,持有数年,还是有较大概率盈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