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催婚还是催生?

admin2025-07-31蔡垒磊117

   春节快到了,很多小朋友忙着想辙应付老爸老妈和亲戚朋友,很多老朋友忙着想辙怎么催婚催生,一场大战又将拉开帷幕。看了这篇文章以后,老朋友可以反思,小朋友可以转给你们的父母,每天多点思考,必有所得。

图片

       

         催婚催生大抵是中国特色,临近春节总是有各种“催”的新闻出来,昨天看了会儿“世界青年说”,里面也提到了催婚的问题,听说现在租男友女友还价格高昂,幸好孩子没法“分手”,不然应该还会有租孩子的。面对这种畸形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笔者就在此跟各位看官聊几句。

        根据世界各路青年的说法,除中国以外,基本是没有催婚现象的,美国不存在、法国不存在、泰国不存在,在澳大利亚如果催婚甚至即将被判定违法。那为什么在中国就被认为是正常的呢?

        我们都知道从众效应和雪球效应,在一片区域里,如果认同某件事的人数相对较多,那么这群人会对其身边的人造成一定的压力和挤出效果,其圈内的这部分人为了更好地融入圈子,就会努力变得跟他们一样,从而又对更大范围的圈子产生了压迫感。在催婚和不催婚两种思想外,还有一种暂时持无所谓态度的中立思想,但这部分人最终还是会选择其中一种倾向,不可能做到绝对中立。在多年的对抗中,哪种思想的拥趸初始基数大,谁就能争取到更多中立思想的依附,以至于最终吞噬掉另一方,做到思想一统。

        因此我们首先明白了中国的催婚催生现象的思想一统的来源是由于这种思想的拥趸初始基数庞大,但并不是一开始所有人都认同的,只是在很多年以后,不得不被他们“征服”了,而国外的大多数国家因为不催婚的思想拥趸基数够大,所以就算有一些要催婚的,也因为会被周围朋友所不齿,也就被“征服”了。

        那为什么独独中国的催婚催生群体的初始基数特别大呢?这是跟中国父母养孩子的方式有关,中国父母大多喜欢包办一切,上学、工作、房子、车子、结婚、生孩、养孩,一条龙服务,而且特别会牺牲,到了那种自己吃糠腌菜吃几十年也要攒下钱给孩子买房娶媳妇那种地步,大多数孩子都是这个观点,你给我的白给我干嘛不要呢?请记住一个道理,免费的才是最贵的。难道你真的相信父亲节母亲节的软文里写的父母对孩子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等鬼话?(通常是为了让你转发或买东西)那说明你还没长大。他们为什么吃糠腌菜给你买房娶媳妇,因为他们周围都是这么做的,他们不这么做会受到周围人的指责,这让他们找不到一个体面的理由跟周围人相处,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们一直生活在国外,周围人都是不给孩子买房,他们还会吃糠腌菜吗?当然不会。所以,那里面不全是爱,注意,不全是,非不是,道德婊请慎抠字眼。

        在封建时代,为何父母要包办婚姻,终生大事没有自己做主的。因为儿女是附属品,他们养儿养女其实跟养猪养狗没什么本质区别,养大了就得换回点东西,也算是投资的一种,让你自己做了主,那我养你的钱还不如当初给自己吃喝呢。这种状况在现代社会有所改善,但本质并没有变。

        据我的观察,在现代社会,父母催婚催生的一个重大原因是来自于亲戚邻居朋友等周围人的眼光以及来源于攀比。过年了亲戚一碰头,就是问问孩子有对象了没,生了没,然后聚在一起小赌一把,中国人就这么点爱好,这是由于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导致的(过于关注子女婚配和生孩子的早晚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太闲)。朋友邻居之间呢,儿女年纪都差不多,看看人家孙子孙女会打酱油了,第二胎都有了,自己孩子竟然连个对象都没有,聚在一起连个话题都插不进去,还被人有意无意投来鄙视的目光,一回头,当然把不畅快都发泄在孩子身上了,注意我用的是“发泄”并不是“关心”。事实上,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压力需要承担,比如读书时候,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可能就会面临来自父母的压力,父母一部分原因是希望你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但另一部分他们自己也说不出口的原因是他们在朋友面前被攀比得抬不起头来,所以进行了压力转嫁,其实也是件挺不光彩的事情,父母身为更年长的成年人,应该有自主承受压力的能力,而不应该说因为我承受了压力,你就必须怎样做。

        很多人说,人在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这是一种很荒谬的说法,人生匆匆数十载,没有谁规定了什么年纪干什么事,只是从众效应和雪球效应积累的结果,当某一个年纪干某件事的群体多了以后,旁边的人会不断加入这个行列继续扩大这个群体而已,并不代表做的就是对的事。拿生孩子这件事来说,繁衍后代是动物的天性,为了保证自己所属的这个物种可以存续下去,由于古希腊时代或中国的夏商年间,人的平均寿命只有20岁不到,所以当10几岁性成熟以后,如果大家都不赶紧生孩子,可能就死了,人类可能就灭亡了,所以我们的身体语言告诉我们,我们性成熟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生孩子。

        但如今,看看我们的平均寿命,很多发达城市都可以达到七八十岁,当你处在二三十岁的年纪,那是非常年轻的,完全大可不必为了生死的问题而匆忙地繁殖后代,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现代人的平均结婚和生育年龄是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而在提高的,在中国近15年来就推迟了将近3岁,这个趋势是完全正确的,以后会更晚,催婚催生的父母一般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或平常不看书不学习,总认为这个世界是静态的,以前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其实世界一直都在改变,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什么要白天干活不在夜里干活呢?没学识的人会说,那就是自然规律(果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错了,那是因为以前没有灯啊,以前只能干农活织布打猎啊,太阳下山了还怎么干活,现在夜里干活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这个世界是在变化的,但由于是一点点变化着的,所以多数人类选择守旧,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

        说到催婚和催生,就不得不说一个词语“幸福”,长辈催得再急也不过是为了孩子的幸福(暂且不要戳破他们阴暗面的想法吧,他们不承认也无所谓,因为每个人都有阴暗面的潜意识,肯承认的本就不多),但遗憾的是,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却并不相同,有人觉得相濡以沫很幸福,有人觉得独走天涯才够畅快;有人觉得飞黄腾达很幸福,有人却偏安一隅怡然自得。

        人对抽象事物的感知是由大脑告诉你的,你的大脑怎么认为,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比如那个耳熟能详的“不要打扰别人的幸福”的故事,一对卖菜的夫妇,妻子来给丈夫送饭,两个人边吃边卖菜觉得很幸福,但旁边过来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说瞧瞧他们,吃的这叫什么,青菜配白饭,日子过得可真苦,顿时这两人就眼泛泪花,吃不下饭了,他们可能真的就把“幸福”弄丢了。从刚才到现在,他们的生活状态什么都没有变化,为什么就从幸福变到不幸福,因为他们的大脑告诉他们这样叫做“不幸福”。

        每个人对幸福有不同的定义,催婚和催生真的不是好的行为,逼婚就更可怕了,至少你已经侵犯了别人的人权,对子女缺乏应有的尊重,没有把他们当成独立人格来看待(在这里我要撇除那些心安理得拿着父母给的东西挥霍的寄生虫,你们已经没有了独立人格,被催婚催生乃至于以后更多的指手画脚都是你们应得的,你们再提独立人格就是对父母的不尊重,就是耍流氓)。你可以给出建议,但采不采纳完全是对方个人的事情,这是他们自己的人生,没人可以替他们活,你也没法替他们承受痛苦,他们是成年人,不需要谁去为他们决定什么,不能以“爱”的名义去强迫别人,更加不要用要是不结婚不生孩子就不要回来了或者断绝关系之类的话把关系搞僵,在我看来,这跟用你不给我钱我就去自杀来威胁父母的不肖子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绝不是一个合格而爱孩子的父母该说出来的话。

        在现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子女接受信息一般来说比长辈更快,也会经常接触到很多真正正确的思想,他们懂的比长辈只多不少。至于那些标榜自己吃过的盐比吃过的饭……很多人其实天天窝在家里,不出去也不思考,除了东家长西家短就没什么有效的知识了,如果一个人每天重复一样的事情,吃100年的盐跟一天有什么区别呢?这里我不好说一些难听的话,可以自行脑补。况且很多父母长辈自己本身就过得不幸福,三姑六婆自己的子女在闹着离婚还要问你怎么不结婚,二舅姥爷和二舅姥姥天天在家吵架打架也要在过年时候秀一把恩爱,然后问你怎么还没对象。

        人的一生很短,要怎样去经历完全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在这件事上所有要告诉你人生经验或是教导你如何去做的,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扯淡。有人没有结婚没有子女,但走遍了世界各地,到南极与企鹅为伍、到非洲帮助难民、到阿富汗去当义工等等,这样的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就不幸福了吗?在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为你的选择负责,婚后和丈夫(妻子)夜夜争吵不休,谁替你重新选择?孩子半夜尿床又折腾到天亮,谁替你去上班?婚姻不顺心力交瘁,又是谁替你承受?父母终会老去,有些父母说我可以养你一辈子,对不起,你真养不了,老了能顾好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还是抽出时间多关注一些自己的生活,父母的人生足够精彩本身就是对子女最大的正面教育。

        我很喜欢一句话,子女是上帝寄养在你家的孩子,你们有十几二十年的交集,好好珍惜这些幸福的时光,然后,各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