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幸,因为还不够傻
结婚就意味着平分个人权益,承担双份义务。——叔本华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这则《安徒生童话》,大概是这样的。
一对老夫妻住在乡下,穷得只剩一匹马。有一天,老太太对老头子说,你到市集去,卖了马换点东西回来,说你做事我放心。于是老头子就骑着马上路了。
在前往市集的路上,老头子先遇到一个牵着奶牛的小伙子,老头子觉得奶牛好啊,可以产奶,两个人就有牛奶喝了。两个人聊了会儿以后,老头子就把马换成了牛。
老头子继续往前走,随后就遇到一个牵着羊的男人,老头子想冬天到了,羊可以一起待屋子里,不怕冻着,牛可不成。于是,老头子就把牛又跟别人换了羊。
紧接着,老头子又看到一只鹅,突然想到:“啊,我的老女人说了很多次想要一只鹅,这下她终于可以有一只了。”于是,就把羊换成了鹅。
然后又换成了鸡,最后换成了一袋烂苹果,理由是他们家旁边的苹果树只结了一只苹果,老太太还当成财产保存起来,这下这么多财产可以让她“见见世面”了。
之后,老头子在餐馆里跟两个有钱的英国人聊天的时候,将这件事原原本本都说了出来,两个英国人听了之后,嘲笑老头子回家以后肯定会被老婆骂,可能还会打他一顿。没想到老头子却说,他老婆不但不会骂他,还会亲吻他,说:“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两个英国人当然不相信啊,就拿出一袋金币跟老头子打赌,并跟他回了家,老太太很高兴地出来迎接。
老头子说我拿马换了奶牛。老太太说:“谢天谢地,我们有牛奶喝了,这真是一桩好交易。”
老头子说奶牛又换了羊。老太太说:“那更好了,我们有羊奶、羊奶酪、羊毛袜子和羊毛睡衣了,一头奶牛可产不了这么多东西。”
老头子说羊又换了鹅。老太太说:“我们在马丁节时候有鹅肉吃了,你想得可真周到。”
老头子说鹅又换了鸡。老太太说:“鸡生蛋,蛋生鸡,我们将要有一大群鸡了。”
老头子说最后鸡换了这袋烂苹果。老太太说:“真是谢谢你。今天问一个吝啬的女人借香菜,结果她说连一个烂苹果都没法借给我,我现在可以借给她10个,甚至满满一袋子,你做事总不会错。”接着就给了他一个吻。
两位英国人心悦诚服,乖乖给了一袋金子。
这个故事是安徒生童话里很普通的一则,但它却点出了婚姻幸福的三个基本要素:信任、为对方着想和感知幸福。
有没有发现,这三件其实都是“傻事”。
如果我的记性没有出现问题的话,在我的印象中,很多父母在子女适婚之时都会传授“御夫之术”或“御妻之道”,为的是让子女在婚后可以成功驾驭对方,提高在家中的地位。但是由于双方都经过了“训练”,于是,原本预想的是你侬我侬的婚姻顿时就变成了一场大煞风景的博弈,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比的是道行,比的是心机。
父母们根据自身在家庭中的“实践”,传授“血的经验”给子女,按说是对子女的爱,为了能让他们在婚后“扬眉吐气”,怎么就造就了婚姻的不幸了呢?正所谓,通往地狱的路往往由鲜花铺就。会这样教授孩子“心得”的父母往往本身并不幸福,他们其实是在用一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态度让孩子循环着他们的不幸。
婚姻是一项施与受的承诺,你要如何收获,就要如何栽种。但大部分人往往想着先收获,后栽种,结果就是根本没有人栽种,自然也就没有人收获。其实当婚姻开始被计算的刹那起,它离幸福就已经渐渐远去,剩下的,只有利益。
今后如果有人在背后嘲笑说:“瞧,这傻子”,请将其视作为一种褒奖,因为傻是一种勇气。很多人在婚姻发生不幸之时会说:“当初我真是太傻了。”
其实,你只是还不够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