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遭歧视?可能是你的认知有问题

admin2025-07-31蔡垒磊26

     歧视,一个很尖锐的字眼,为社会所不容,为个人所不齿,但却发生在社会的角角落落,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找工作,要他不要你,因为一些看起来并不公允的理由。

       首先要带大家一起搞清楚的是什么是歧视。百度百科上说,歧视源于偏见,是直接针对某个特殊群体成员的行为。原谅百科吧,它不但讲不明白,还经常胡说八道。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叫做歧视呢?这里要引入另一个概念,择优。这两个概念很相近,不说普通民众,就连政策制定者乃至某些思想鸿儒也未必很清楚。其实要分辨歧视还是择优也不难,我宁可损害自己的利益也要从骨子里瞧不起你,也就是“损人不利己”,叫歧视,而损人利己的,叫择优。

       就举个就业的例子来说明吧,我这个企业很适合你,但有一条,不招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你恰好上次因为路过小店玩了一局老虎机,被逮进所里罚了点小钱,就这么与这个就业机会失之交臂了。你说我这又不偷不抢,不杀人放火,三观正常,道德楷模,平时还敢扶倒地老太太,招谁惹谁了?这条不摆明就是歧视么?还真不是。企业有权选择招聘它认为最适合的人,也有权设立各种门槛,它的出发点是为自己好,也只针对某个具体岗位,并不对社会上的任何个人抱有任何偏见,这叫择优。如果这个企业了解你的一切,知道你是最适合它的人,能够为它带来巨大的效益,也知道你其实只玩了一局老虎机,没什么大不了的差错,但它就是不录用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你,这叫歧视,是真正的歧视。

       看到这里,大家大概有了一些概念,歧视,是宁愿在主观上放弃概率性的自利也要达到贬低他人或损害他人利益目的的一种行为。企业在没有了解你能为企业做什么之前对你设立的任何门槛都是合理的,都是非歧视性的,因为一家企业几乎不可能面试所有的简历投递者,比如有些企业要求必须是985或211毕业,这就为它筛选掉了大量的初始投递者,缩小了面试范围,也为它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有人提出抗议,985或211毕业又如何?能力一定强吗?又或者说难道那些高校里就没有混日子的差生了?别的学校毕业就没有优秀人才了?当然有,但企业的招聘是有成本的,不仅是金钱上的,还有时间上的。设立985或211的毕业生这个门槛是企业基于大概率的低成本选择,在一个足够大的样本里,985或211的毕业生是优于其他院校的,这就可以了,也许会错过一个优秀人才?但在有效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下,谁也不可否认,优秀人才出现在好学校的概率更大。所以,企业应当有权设立在大概率上对自己有利的门槛,比如设立只招研究生,或更像(像,但不是)歧视的只招男性等条件。

       但令人遗憾的是,政策制定者似乎还没懂,经常会把择优当成是歧视。教育部有云: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必须遵守三个严禁,其中一个叫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称之为“取消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发布这样的规定如果是出于政治目的,那就是长了坏心眼,如果不是出于政治考量,那可就是没心眼了。如果用人单位要一个清华或北大的学生,不管在面儿上发不发布,最后都会在简历里筛选出清华或北大的学生,其他人一样没机会,只是多了一份毫无意义的“希望”?如果这样明着来叫“就业歧视”,那太简单了,把桌子上的事儿放在桌子底下说不就可以了?所以我有时候会觉得我们的政府部门是有点幼稚得可爱的。

       好,聊了这么多“就业歧视”,大家只要清晰了这个概念,就会发现其实绝大多数企业只择优,而不会歧视。说到择优,那就更得说点有趣的事儿了,除了在硬条件上符合企业要求外,应聘者要在择优中胜出,拼的是竞争力,当然你也可以说是性价比。

       我们一直都认为政府在帮我们不断地消灭歧视,劳动法在那摆着呢,那一条条都是倾向劳动者的,恨得老板们牙痒痒,最低工资标准也在逐年提高,看似形势一片大好,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

       二胎政策以后,很多女性感叹在就业市场受到了冷落,受到的“隐形歧视”更多了(其实只是竞争力降低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呢?恰恰是因为那些为消灭歧视而存在的“国家规定”。我们来看看生二胎的女性都有哪些福利(也顺便普及一下):

       1、生育保险(这就不用提了)

       2、怀孕7个月以上可请产前假2个半月(有部分地区是单位必须准假的)。

       3、产假有128天(4个多月)。

       4、产前检查是要计入劳动时间的(工资请照付)。

       5、怀孕7个月以上或哺乳未满一周岁婴儿阶段,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偶尔顶一小时也不行)。

       6、每天的劳动时间里得抠出1小时作为哺乳时间,多胞胎更佳,每多1胞胎就多1小时(多胞胎的福音)。

       这些福利很好,深得女性同胞欢心,但如果你是老板,你愿不愿意雇佣一位即将生二胎的女性?如果她的条件和另一位男士完全相同的话。就业是靠市场说话的,这些“福利”显然极大地削弱了女性的就业竞争力,是让女性在就业市场受到“歧视”(其实是被择优淘汰)的根源。当然,女性可以生孩子,天经地义,但每多一项福利,就会让企业在选择的时候多一份考量,这同样也是企业的权利。

       再来看看让低收入者拍手称快的最低工资标准吧,那可真是逐年提高啊,不说政府好都没天理,但事实真是如表面所见吗?根据2016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深圳、上海均已超过了2000元……这意味着,你在上述地方生活,如果你的技能没有达到2000元的要求,你将找不到工作。比如你是一位在深圳生活的低收入者,只拥有一些健康人都具备的简单体力劳动技能,你的技能市场价值可能是1800元,但现在最低工资标准被强行设定为2000元以后,你将不得不跟拥有2000元市场价值技能的劳动者一起竞争岗位,他们的竞争力大概率上是大于你的,所以一个很大可能是,你将会失业。也就是说,本来你可以在这座城市生活下去的,而正是由于越来越高的最低工资标准使你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你将在这里养活不了自己。所以,政府到底是帮助低收入者,还是帮助“歧视”低收入者呢?

       歧视还是择优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本文的弦外之音就一个,就大多数人都坚信不疑的事物,经一番推敲之后,本质上也很可能是大相径庭的,这足以说明独立思考之重要性,这也是作者建立本公众号的初衷——让思考成为你融入血液的习惯。

       祝:各位看官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