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你到底在读些什么?
从前几年开始,我们就已经正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随着移动终端的整合能力越来越强,这种趋势似乎是不可避免。我们睡前最后一件事是阅读,醒来后第一件事也是阅读,我们吃饭、娱乐甚至开车时候也无时无刻不在阅读,也许在不久以后屏幕马上就会去实体化,那就更是碎片化阅读者的福音了。
先来一个概念:碎片化阅读,一般是指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摄入碎片化信息,通过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进行的非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方式。这种方式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当然是接收信息的便捷性,适合碎片化阅读的信息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标题式、条目式,简洁明了,你一看就知道它在讲什么,它的主要结论是什么,这使得很多原来“懒”得看书的人也开始正儿八经地“阅读”了。
不是说中国人的人均阅读量世界垫底少得可怜么?我想的确是的,只要是告别了学生时代,一半以上的人甚至一年都不会去碰一本书。现在碎片化阅读的大量增加是不是对这种状况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呢?
有,但阅读量的增加却并不意味着有效知识的增加。碎片化阅读的文章一般来说是一系列事实的集合,是“事实”而非“逻辑”,一般也不会有推演过程,这种阅读是灌输式的而非启发式的,让你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它的市场在哪儿呢?它的市场恰恰就在于那些“懒”得看书的人,因为适合碎片化阅读的文章,特点就在于它的条目式,这样使得那些“懒人”可以免于思考便能把文章(或新闻)的信息“归纳提取”出来(大部分还不需要自己归纳),然后把这些信息和结论直接拿来当成自己的见解用于交流(因为大多数人连归纳的能力也没有)。这就造成了现今网络上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人刚看个标题就开始在下面一堆歌颂或是狂喷(狂喷占大多数,因为歌颂没法刷到存在感),结果人家一看文章内容,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再好一点的,也就是文章从头到尾看下来,只看“黑体加粗”的,然后就直接记住结论跟人交流去了。
这就是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因为你轻易接受了别人给定的结论,而且是没有任何推理和认证过程的结论,久而久之,你也就把“独立思考”这项重要技能给丢了。
碎片化文章跟深度文章的最基本区别,就在于它缺乏完整而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如果你本身没有严密的逻辑和科学的思辨精神作为后盾的话,不仅接收不到有效信息,更可能的是“误入歧途”。比如众多庸俗不堪的鸡汤文,反科学、伪科学的健康知识,大量明显没有科学和事实逻辑的结论,却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转发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意味着信息已被当事人消化和认同),除去一些别有用心的推手,最大量的群体就是那些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懒人”,这种阅读对自己的提升不但没有任何帮助,很可能还固话了很多本因摒弃的偏见和谬误,实在是害人不浅。比如你看到一个结论,直接将其拿来储存进自己的记忆,塞进了自己的价值观里,这个结论在以后的日子里将会成为你推导其他结论的条件,如此循环往复,聚沙成塔,但如果此时我告诉你,当初你塞进去的就是错误的呢?那你辛苦建立的大厦就会瞬间崩塌。
罗辑思维的罗胖有一次说,有位脑科专家这么跟他打比方,人对付自己的脑子就像经营一个商场,你每形成一个概念或者习惯,就等于引进一个品牌开了专柜,品牌之间搭得好,生意就会红火。但要是这里面混进了些垃圾,它影响的可不是这一个专柜,而会拉低整个商场的档次,所以你最应该做的就是让那些降档次的垃圾有多远滚多远。
那是不是我们就不需要碎片化阅读了呢?我开篇就说了,碎片化阅读是趋势,趋势的东西一旦形成是很难逆转的,尤其是通过科技变革形成的,更是不可逆的。而且碎片化阅读有便捷、能利用碎片时间接收大量知识、很少需要上下文系统连结等自己的优势,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用这把“菜刀”去切菜,而不是伤到自己。
事实上,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甄别你接收到的碎片化信息是垃圾还是珍宝,是必须要由长期的深度阅读作为保障的,没有长期的深度阅读就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不说吸收新养分,就连甄别真伪都做不到。但长期的深度阅读又需要大量大块的时间,这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了,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却也正是它的可贵之处。碎片化的知识点其实本身并无多大价值,最重要的是探索论证的过程,但遗憾的是,几乎没人会去做。比如你看到文章里说“温水煮青蛙”的故事,然后你看了一眼文章最后说的温水煮青蛙的寓意,然后就心满意足地以为自己又进步了,又懂得了新的道理。其实就算你不去做实验,单单肯自己去查些资料就知道,温水煮不死青蛙,到了一定温度,谁说青蛙被麻痹了就没有力气跳出来了?青蛙会跳出来的好不好。那建立在一个错误的模型之上的所谓的道理还会对吗?如果你不知道就等于又接受了这些有毒的鸡汤。(就算真的不能跳出来也不能跟人的行为去类比,这鸡汤本身也是有毒的,何况还是错的)
一次完整的阅读过后,应该就如更衣沐浴以后的畅快,虽未必次次都醍醐灌顶,但接受了一次洗礼,至少也是如沐春风,当然,这里强调的阅读过程是“完整”。因此,碎片化阅读应该正是你阅读的开始,而非终点。